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,是一种以骨量低下、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,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。骨质疏松症临床症状却缺乏特异性,不易被诊治,患者大多在出现疼痛、骨折时才会求治于医院,错过了******的防治时机。
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受遗传因素、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,包括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。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年龄、性别、女性绝经时间、有无骨质疏松家族史等。但是,通过强化主动健康意识,了解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应对,是可以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进程的。
会加重或诱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?
1.生活方式:钙元素摄入不足;低蛋白、高钠饮食;过量饮酒和含咖啡因的饮料;吸烟;缺乏充足并有效的日照;运动不足。
2.影响骨代谢的疾病:如慢性阻塞性肺病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、慢性肾脏病、肿瘤等。
3.影响骨代谢的药物:包括糖皮质激素、质子泵抑制剂、免疫抑制剂或抗肿瘤药物等。
出现以下症状时,就要对骨质疏松症提高警惕了:
1.疼痛:腰背部疼痛多见,也可发生在髋部、下肢等。疼痛在翻身、起坐、运动等姿势变化时出现,长时间走路等体力活动后加重,卧床休息后减轻。
2.身高变矮:随着年龄的增长,身高变矮是生理学改变。但如果与最高身高相比降低4cm以上,或1年内身高降低超过2cm,就要注意是否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。
3.脊柱变形: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骨密度降低或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脊柱侧弯、驼背等脊柱畸形,甚至胸廓畸形。
4.骨折:典型部位如椎体或髋部的脆性骨折,可明确骨质疏松诊断,其他部位如前臂前端、骨盆、肋骨等,再加上骨密度测定结果,也可以进行诊断。
5.活动障碍:疼痛、脊柱变形等都会限制病人的活动,加重肌肉和骨量的流失,加速疾病进程。
6.心理状态的改变:因活动量减少、自主生活能力下降,与外界接触和交流减少,易出现自信心减弱、恐惧、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。
那么,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骨骼,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呢?
对于骨质疏松症低风险人群或尚未发生骨折的骨质疏松症人群,我们首先推荐健康的生活方式,包括:
1、平衡膳食:摄入富含钙、低盐、适量蛋白质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平衡膳食。其中,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包括至少20~25g优质蛋白(如肉、蛋、乳制品),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相当量的其他奶制品,如酸奶、奶酪等。平衡膳食也应包括足量的蔬菜、水果、鱼类、全麦、坚果等。如果食物量摄入相对减少,可增加营养补充剂。
2、充足日照:每天日晒30分钟以上。可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,也有利于身心健康。需注意的是,除容易晒伤的部位需要防晒保护外(如眼、头颈部等),应保证有一部分皮肤裸露进行日晒。
3、规律运动:建议每周150-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、平衡运动、抗阻运动等。适合老年人群的运动如太极拳、跳舞、散步、慢跑等,都是很有效的规律运动方式。
4、控制风险因素:戒烟,限制过量饮酒、咖啡、浓茶和饮料的摄入。
5、钙元素:日常膳食中动物型食物,如乳类、蛋类、水产品钙含量较高且容易吸收,尤其是乳制品,乳糖不耐受可选择酸奶。此外,豆制品如豆腐、豆腐干等,坚果中如芝麻、杏仁、腰果、葵花籽、南瓜籽等,钙含量也比较高,可以在日常膳食中增加一些。
6、维生素D:对于不能接受充足阳光照射的老年人群,可以使用维生素D制剂进行补充。
对于骨质疏松症中高风险人群,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,我们还是推荐要尽早到医疗机构就诊,完善相关检查,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后,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。